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|学校主站

理论研究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学研究 >> 理论研究 >> 正文
教育部发布:产教融合的4个方面5大做法6大创新点
点击数: 时间:2018年04月23日

普通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4个方面值得关注

一、优化本科专业结构,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

修订印发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》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。加快培养新兴领域紧缺急需人才,下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“先手棋”,统筹考虑“新的工科专业、工科的新要求”,更加注重产业需求导向,发展新兴工科专业。

二、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,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

着力培养多规格、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。引导高校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,规划、调整专业结构,打造了一批地方(行业)急需、优势突出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。

三、实施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,创新协同育人机制

校企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、共同建设课程与开发教程等,打造共商、共建、共享的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。

四、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,推动社会优质资源向育人资源转化

2014年起,教育部组织企业支持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,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。政府搭台、企业出题、高校唱戏、共建共享,有效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,参与企业和高校数量不断增加,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。

下一步工作打算怎么做?

1.将实施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2.0,面向工业界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,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;

2.积极推动国家层面“大学生实习条例”立法进程,完善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服务机构等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制度保障;

3.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,建设一批多主体共建的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、产业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、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新课程等;

4.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三级实施体系,持续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,打造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。

本科高校转型发展5大做法

以政策引导高校明确办学定位

•教育部等三部门《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了转型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配套措施。

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将加强应用型高校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分类管理、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
•教育部举办了7期转型发展培训班,推动高校深度转型、取得实效。

◎以试点先行、示范引领推动转型改革

目前,绝大多数省份开展了转型改革,遴选出300多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转型改革试点。

◎以精准投入支持转型高校建设

国家发改委、教育部启动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,在全国范围内支持100所应用型高校建设,加强实习实验实训环境、平台和基地建设,要求项目学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

◎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

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特别是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的需求,各省通过招生计划的增量倾斜、存量调整,支持转型高校及时科学调整专业布局,扩大符合产业规划、就业质量高和贡献力强的专业招生,对非优势、特色专业实施暂缓招生、限期改造。

◎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

推动试点高校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,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,不断探索产教融合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,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,案例式、项目式教学更为普遍,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,校企合作更加深入。

下一步,教育部将加强高校转型发展总结评估,加快构建配套制度体系,推动高校转型改革迈向纵深。

一是健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政策体系,推动各地落实《“十三五”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》,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,积极推进高校分类管理、分类发展,探索建立不同类型高校拨款标准、质量评估、人事管理、监测评价等制度,构建有利于各类高校特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。

二是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政策体系,落实好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》,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,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。

三是面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,搭建校企合作平台,推动应用型高校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,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。

 

 

 

Copyright © 2021 龙岩学院教务处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地址:龙岩市新罗区东肖北路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