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创新驱动战略下,培养应用型人才涉及诸多方面,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,进而改革课程体系,并不断优化办学条件。
转变教育观念
培养应用型人才,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,特别是转变
“重学轻术”的观念牢固树立“服务”观念,强调“应用型不等于低水平”的观念。
转变“重学轻术”的观念
培养应用型人才,首先要确定自己学校的定位。关于学校的定位有很多,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,不是学校类型的定位。关于学校类型的定位,通常按教学型、教学研究型、研究型的分类进行。这种分类方法,一是容易引导高校都往学术型方向发展;二是很多大学从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。经过多年总结,我认为可分为
“教学型、教学研究型、研究型”和“教学型、教学服务型、创业型”两个发展路径。教学服务型、创业型的大学类型定位有利于解决“重术轻学”的倾向,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。
牢固树立“服务”理念
应用型人才强调大学的服务职能,以服务发展需求为导向。培养应用型人才,需要牢固树立
“服务”理念。首先要服务地方,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的理念。其次要有预约的理念。现在有一个说法,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预约时代,需要树立预约的观念。第三要树立服务学习的观念。学校具有教学、科研、社会服务三大职能。在我国,教学已经形成体系,科研也已经形成体系,社会服务没有形成系。关于社会服务的看法大家意见不一致,而美国的社会服务形成了体系,如核心体系是服务学习,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。
强调“应用型不等于低水平”的观念
对应用型人才和学术性人才要求的差异,不是水平高低的不同,而是需求不同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,培养应用型人才,同样需要高水平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做保障。当前我国应用型大学、地方大学缺乏服务地方意识,服务水平也差距甚远。现在的教师以及教学、科研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。培养应用型人才,首先需要具有应用能力的高水平教师。有了高水平教师,才有高水平的学生,高水平的学校。
在师资选拔和培养方面,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对新进教师的要求是博士,
5年上实践工作经历,其中在大学外工作3年以上。在师资培养上,也有相应的措施。由此可见,应用型不等于低水平,而且是水平很高。
改革课程体系
人才培养主要涉及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、专业能力、培养方案、课程教学等。以培养方案为例,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课程体系、教学大纲,这里主要讨论课程体系。
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,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,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介。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:课程是学生和学校的结合点,是学校和社会的结合点,是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点,是学生个体和文化的结合点。结构决定功能,课程建设要在改革结构上下功夫,形成合理、优化的课程结构、体系。这单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,必须学校、学院去讨论整体结构的问题。
改革课程结构要处理5个关系:共性和特性、通识和专业、必修和选修、理论与实践、课内与课外的关系。
从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看,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本科教育的差距,最主要的差距是在课外。我国的大学基本上是
“一本书大学”,一门课程,一本教材,老师讲教材、复习教材、考教材。一本书教出来的本科生,质量有待考验。牛津大学本科生教育实行导师制,学生在牛津大学就读本科期间,导师的方式基本是每周布置6本书阅读及2500字文章的任务量,这种开放和自主研究的教育方式与我国有很大区别,学生的质量也相对较高。我们要在改革课程结构上下功夫。
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,要抓住5个注重: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,注重实践能力培养,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,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,注重个性化培养。
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,要十分强调个性化教育。教育的根本在于个体自身,任何教育都需要回到个体,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,每一个人成长的问题,最终只能由自己解决,培养应用型人才,更需要个性化。
“个性=共性+特性”,个性并不等同于特性,学生首先要达到共性,然后又要发掘每个人的特性,加起来就是个性,这样就不会走偏。
大数据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条件,通过大数据对学生个体进行
“学习分析”,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、学习态度、学习投入、学习过程、学习成效等,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、促进学生成长。
改变办学条件
随着计算机革命、互联网发展,科技革命的深入,以及
“以学生为中心”学习理念的形成,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,因而学习资料、学习条件、学习环境也必须发生改变,甚至革命性的变化。科技革命的深化,一方面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、创业能力,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,不能仅仅依靠图书馆、教室,需要相应的设施;另一方面需要学科交叉,为实现学科交叉,必须打破以学科为单位组建院系的学习格局,建设多学科之间、师生之间交流、研究的共享空间。互联网的发展,需要相应的学习空间,如数字人文空间等。大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,不仅需要图书资料,而且需要广泛的信息、物质设备,因而
“资料”的概念由“资源”取而代之。科技、社会发展,导致大学生学习任务、内容的变化,而学习内容、任务的变化,要求学习环境的改变,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。世界变了,科技变了,学生的学习内容、方式变了,学校的整体条件、环境也要进行改变。